首页

深圳女王论坛

时间:2025-05-22 22:45:37 作者:2025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场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 浏览量:45787

  中新网广州10月17日电 (记者 王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7日通报称,该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取得了重要科研发现,揭示了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关键机制。

  詹海刚团队16日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ommon occurrences of subsurface heatwaves and cold spells in ocean ed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次表层连续观测数据严重匮乏的限制,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介绍,海洋热浪(heatwaves)和冷浪(cold spells)分别指温度超过一定阈值的持续性高温和低温事件。这些极端温度事件会严重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造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灾难性后果。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目前,卫星难以直接观测的次表层更受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为该水层栖息着多种重要鱼类和珊瑚,拥有全球海洋中规模最大、开发最少的鱼类种群,在全球碳循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非常匮乏,常用的参数提取与机制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应用,目前对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发生特征与驱动机制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称,该研究揭示了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与表层极端温度事件在时空分布与物理机制上的巨大差异,指出仅从海表温度信息无法准确探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相比之下,卫星遥感的海面高度异常能较好地捕获海洋涡旋活动的信息,因此可以成为探测次表层热浪/冷浪,尤其是强热浪/冷浪事件的一个关键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涡旋对次表层温度、溶解氧和浮游植物的影响机制相似,因此该研究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暖影响下次表层海洋贫氧、浮游植物藻华等极端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据悉,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等共同资助完成。(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一观察|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书记提出12字新要求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观念,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宇宙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一跨越时间的智慧,正为当今世界带来有益启示,鼓励人们积极推动全球生态和谐及数字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四川:省市连夜调查“3·15”晚会曝光的听花酒

他表示,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创建、以国家和政府公共政策评估为主题的全球性专业会议,旨在通过汇集各方公共政策评估战略、工具和实践经验,推动各国加强评估能力建设,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已举办七届,取得重要成果。

养老金并轨倒计时,到底意味着什么?

带着“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的获奖证书从会场回到家乡,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委会主任王有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委会成员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

铺就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石

【光明漫评】让文明出游成为假期新风尚

15日12时,舟山海事局启动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Ⅰ级防台应急响应,全力开展防台风险与隐患的再督查再落实,按照“一船一案一策”细化问题隐患的分类管理;在马峙锚地、东霍山、秀山东、衢山西等重点水域布设应急待命力量,做好防台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